功能材料研究所阙美丹副教授撰写的综述性论文“Toward Perovskite Nanocrystalline Solar Cells: Progress and Potential”,近期在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》上在线出版1。
该论文总结到:与传统的钙钛矿薄膜相比,钙钛矿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由于光吸收层的带隙与结构易调节,致使光活性层不易发生相分离且对太阳光谱响应范围广、电池的电压损耗小等优点,受到研究者们高度关注。文章以ABX3结构钙钛矿纳米晶合成为出发点,概述和总结了它的光学性质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近5年的应用研究。文章从钙钛矿材料设计到电池结构构建的角度,提出通过表面钝化、界面工程及器件结构改性等几个方面,改善钙钛矿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与稳定性。

图1 近些年钙钛矿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进程
此前,阙美丹副教授还通过高温热注射法合成Cs1-xFAxPbI3钙钛矿合金量子点,将其沉积在在FAPbI3薄膜表面,形成具有富铯表面的光吸收层,可减少电池器件中光生载流子的复合。与FAPbI3薄膜组装的太阳能电池相比,Cs1-xFAxPbI3量子点修饰的FAPbI3基太阳能电池的环境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。此工作的思路为:通过与相似组分的钙钛矿量子点与其薄膜相互融合,从而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2。
此研究成果以“Quantum-Dot-Induced Cesium-Rich Surface Imparts Enhanced Stability to Formamidinium Lead Iodide Perovskite Solar Cells”为题发表《ACS Energy Letters》期刊上。

图2 Cs1-xFAxPbI3量子点阳离子交换过程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图
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》和《ACS Energy Letters》分别为英国皇家化学协会(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)和美国化学协会(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)旗下刊物,影响因子分别为6.6和16.3,均为中科院SCI一区。
论文1链接:https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20/tc/c9tc06862g#!divAbstract
论文2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acsenergylett.9b01262
后记:阙美丹,女,副教授,硕导,2018年12月入职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主要研究方向为:太阳能电池,光探测器,CO2的捕集与转化。
欢迎有材料、物理、化学、电子电工技术等专业背景的学生加入。
邮箱:mdque@xauat.edu.cn
联系电话:13572262295